饮水已经被证实是细菌、病毒及原生动物等多种肠道致病微生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饮用受致病微生物污染的水后,可引起介水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腹泻)的暴发流行。保障饮用水的安全和质量是人类发展的根本所在。提供安全饮用水是促进健康和减少贫困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为进一步学习饮用水国家检测标准及介水传染病,以期各区县(市)实验室技术人员在突发性微生物水污染事件中快速找到直接病原对事件进行准确处置和精准防控。微生物检验科于2025年10月21日至10月22日举办了《生活饮用水及介水传染病的微生物检测培训班》。
为期2 天的培训班,是思想碰撞的火花,是知识流淌的海洋。
范璐老师讲述了《水中肠球菌的检测》,国译丹老师介绍了《水中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的检测》,两位老师带领大家学习肠球菌、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的培养、检测、验证过程。细致的讲解、生动的描述外加实验操作图片让参训人员在今后的实验过程中避免走弯路,出岔子,为试验的准确性奠定基础。
古文鹏老师以《常见介水传染病的病原检测》让大家学习了霍乱弧菌、沙门氏菌的危害,尤其是甲类传染病病原菌霍乱弧菌为何能造成水样腹泻、呕吐甚至脱水、循环衰竭和电解质紊乱。新技术基因测序、宏基因测序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杨祖顺主任讲解《水中诺如病毒的检测技术及应用》,以云南省发生的诺如病毒感染造成的疫情案例带领我们抽丝剥茧、层层递进应用试验技能、检测技术找到传染源,为疫情防控提供精准的基调。让大家学习了诺如病毒的检测流程,在突发事件中怎样步步排查,精准定位,应对疫情。
污染严重的水能立即引起大家的警惕,难以觉察的微污染却有可能沉默着伤害你我。蒋玉佳老师用《水源水的检验及水源污染和净化》向我们介绍怎样处理水源水微污染以及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中的水质的检测。
污染的水质的可能是细菌,可能是病毒,还可能是寄生虫。龚娇老师向大家介绍了《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的检测》,两虫感染会导致剧烈腹泻、呕吐、降低人体免疫力。掌握两虫检测方法,守护市民用水安全。
每一次国家标准的更改是为什么呢?跟着魏茂琪老师的《GB5749-2022与GBT5750.12-2023新标准解读》不仅能知道国家标准改变的具体内容,还了解了正是基于对民生的关注,对人民的关怀,国家标准选择的检测项目随之而变。实验室之外相应的检测报告都在每一起纷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室之内每一次培养都离不开培养基,张艳用《微生物水质检测中的培养基制备与菌种鉴定》科普培养基的制备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介绍实验需用菌株的重要性。
扎实的理论知识、精湛的试验技术是准确检验
的必备条件,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进步,培训班的举行正好提供了学习的渠道。在此培训班上,我们学到了国家标准要求的试验技能,学到了先进的基因测序技术。所有老师的授课如期讲述完毕,宣告培训班圆满完成。培训班有时限,学习永无止境,各位同仁踏上归程,回到岗位,日新月异的技术等待着我们学习。
准确检测每一份样品,是我们对市民用水安全的默默守候;夜以继日的疫情处理,是我们对市民生命健康的奋力一搏;培训班的举行则为我们疾控人的守候和拼搏提供助力。在这场生生不息的安全用水守卫战中,有你,有我,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