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病媒生物防制科普系列之一 综合管理组织篇
[作者:市疾控中心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4-30 17:36来源: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病媒生物是指能够通过生物和/或机械方式将病原生物从传染源或环境向人类传播的生物,常见的如节肢动物中的蚊子、苍蝇、蟑螂和啮齿动物的鼠类等。

学校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食堂、宿舍、教室等区域若存在卫生隐患,极易成为病媒生物的孳生地。病媒生物可能携带乙型脑炎、登革热、痢疾、鼠疫等病原体,通过叮咬接触或污染食物等方式传播疾病,对校园师生健康构成威胁。因此,科学防制病媒生物不仅能减少疾病传播风险,保障师生健康,还能提升校园环境质量。

一、学校病媒生物综合管理的基本原则

1.病媒生物综合管理应纳入学校日常卫生工作内容,做好病媒生物管理的健康培训。

2.采用环境友好、经济可行和师生可接受的防制技术,优先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措施。

3.化学防治优先考虑安全、环保的药物和施药技术,推荐使用微毒和低毒的农药有效成分。

二、学校病媒生物防制综合管理工作组织体系的建立

1.责任主体牵头

学校是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的责任主体,应明确学校病媒生物综合管理主管领导和责任人,配备专兼职的病媒生物防制与监督检查人员。有条件的学校可聘请专业病媒生物防制机构提供病媒生物防制服务;自行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学校,防制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并有相关记录。

2.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

学校应制定本校病媒生物控制方案及检查监督计划,相关方案计划应符合《病媒生物综合管理技术规范 城镇GB/T 27775-2011》、《病媒生物综合管理技术规范 学校GB/T 39503-2020》的规定,相关方案计划应涵盖校园外环境、食堂、教室、宿舍、教学楼、超市商店、垃圾收集区域、二次供水区域等校内各类场所。

3.制定考核检查制度

学校可将病媒生物综合管理工作纳入相关职能部门、后勤部门的年度考核目标,将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列入年级组、教研室负责人和班主任、宿舍管理员、保洁员及食堂餐厅、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超市商店等科(处)室相关岗位的职责中,并建立对病媒生物综合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评估、整改的制度。

 4.做好宣传培训

针对教职工做好宣传培训,应对病媒生物综合管理责任人、专兼职人员等相关岗位工作人员重点讲解本项工作的重要性,解读相关标准、安全须知和中毒等突发事件处置预案、防制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明确任务和考核指标。

针对学生做好健康培训,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设计生动有趣、参与性强的病媒生物科普专题讲座,或将病媒生物综合管理知识纳入学生健康、生物学、卫生知识等通识课程。对少年儿童的病媒生物综合管理培训计划还可包括预防农药中毒、免受农药危害的健康培训。

图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