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政府采购改革的深入推进,政府采购制度的不断完善,政府采购在支持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越来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力,但与此同时,也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矛盾的爆发点,尤其是因涉及供应商的切身利益问题,政府采购投诉数量逐年增加,呈增长趋势。
一、投诉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二、遏制投诉量增长的建议措施
根据以上原因分析可以得出,造成近年来投诉量增长的因素中,除了外部客观环境影响,主要是主观方面原因所致。因此,需要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一)加大政策法规的宣传培训力度
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向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评审专家、供应商等,及时宣传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认真做好解惑答疑工作,全面提高各政府采购当事人对政策的理解水平和熟悉程度,将普法教育贯穿于政府采购活动的全过程之中,最大限度地降低各方因对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而发生的纠纷。
(二)全面做好政府采购需求管理工作
需求管理是整个政府采购活动的前端,做好需求管理工作对政府采购的规范执行至关重要。采购人要高度重视需求管理,依法依规开展需求调查,并根据项目预算和绩效目标,规范编制采购文件,科学合理地确定项目技术、商务要求和合同订立、管理安排等,以避免设置不合理的规定和隐性门槛,影响政府采购的公平公正和营商环境的优化,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
(三)强化采购人的主体责任和意识
全面落实“谁采购、谁负责”的要求。采购人要会同采购代理机构明确专人负责质疑处理事宜,认真答复质疑,不敷衍、不马虎,不将矛盾上交。与此同时,对除供应商恶意投诉情形外,凡属于采购人与采购代理机构履职尽责不到位等主观原因造成的投诉,实行责任追究制度,由各级财政部门采取约谈等多种方式,分别对其予以提醒、整改和扣分等,以此督促采购人全面强化主体责任,全面提升责任担当意识。
(四)全面优化政府采购质疑机制
政府采购质疑是投诉的桥头堡,质疑处理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投诉的数量。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落实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措施,紧密结合质疑的现状,认真分析质疑的具体类型,全面优化质疑机制,督促采购人和采购代理机构完善纠纷化解的方式方法,靠前调解、耐心协调,用心用情用力争取质疑供应商的充分理解,在质疑阶段把问题圆满解决,尽可能减少投诉量。
(五)加大对恶意投诉的处理处罚力度
政府采购恶意投诉影响极其恶劣,不仅干扰了正常的政府采购活动,降低了政府采购的效率,而且给采购人带来了一定的损失。虽然政府采购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恶意投诉行为出台了惩戒措施,但从实际情况看,效果并不明显,仍有部分不良供应商以身试法、恣意妄为。因此,要全面落实惩戒措施,全力加大对恶意投诉的处理处罚力度,公开曝光这些供应商,进一步提升其违法成本,形成有效震慑。
(六)探索运用人工智能辅助采购活动
政府采购要紧跟时代步伐,全面提高政府采购的数智化水平,积极探索通过人工智能(AI)技术,借助现代化、高科技的手段,对采购文件、采购过程和中标成交结果等政府采购活动进行必要的辅助,以保障政府采购全过程规范、有序,从而大幅降低风险,减少纠纷,以期达到几方共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