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健康急先锋】“最美的你”——麻风病防治科 史映辉
[作者:麻风病防治科 史映辉发布时间:2024-09-25 11:10来源: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守护健康急先锋

“最美的你”系列宣传报道——讲述疾控故事

2024年9月起,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云南广播电视台国际频率FM101.7,联合制作的人物记述类节目《最美的你》,在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媒体平台、FM101.7调频、“七彩云端”app等平台播出。从“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等方面讲述疾控故事,当好健康卫士、应急先锋。

大家好,我是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防治科的史映辉,从事麻风病防治工作25年。

1999年参加工作开始,我就站在了麻风病防治工作的第一线。刚刚开始接触麻风病,我并没有多少概念,只是跟在老一辈麻防工作者的身后学习。随着时间流逝,对于麻风病的了解越来越多,看到的病人越来越多,同情心、责任感、使命感慢慢的、越来越多的渗透进了我的内心,使我坚定的走在了麻防工作的道路上,一干就是25年,无怨无悔。

1

上山下乡,无所畏惧。我负责全昆明市的麻风病防治工作。昆明市所属14个县市区,2.1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常住人口800余万,而全市发现的所有麻风病人必须由我确诊,可疑线索也要由我复核排除,注定了我必须深入村村户户,走遍昆明市的山山水水。刚刚参加工作,就参与了富民县一个疫村的普查工作。该村是个贫困村,卫生条件极度简陋,我克服了身为一个女同志生理上的种种不便,认真的检查每一名村民,历时一周,完成了该项工作。2006年,禄劝县皎西乡发现一例线索,该乡是昆明市的北大门,与四川省会理县隔金沙江相望,著名的皎平渡就在那里。当时交通不便,车行近6小时才于下午5点到达村民所在的村的山脚下,前方已经不通公路了,而急于见到病人的我在县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开始了徒步爬山,当我爬了2个多小时的山路终于见到病人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了,确定这是一名少菌型病人,做完相关检查取材工作,又连夜下山,当晚上10点多吃到晚饭的时候,人已经非常疲惫。多年来,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忍饥挨饿,都没有挡住我献身麻防、造福人民的信心和勇气。只要有需要,我都是坚持着下乡工作,平均每年下乡60个工作日以上,走遍了昆明市所辖的所有县(市)区。2017年以来,对全市所辖的重点疫村,我每年对村民进行全面的体检,走村入户,查找每一户村民,排查每一例可疑线索。每年还要完成对各县区两次的工作督导,要完成对县区专业人员、专干、乡医的培训,工作量可想而知,我从未言苦,一直尽力完成这些工作。

2

耐心细致,兢兢业业。对于自己经手的病人,从体检开始,细菌学检查的取材、病理取材、病历书写、病人治疗、反应的处理……我总是做到亲力亲为,耐心细致的检查,准确的诊断,绝不放走一个可疑病例,也绝不误诊一个病人。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麻风病患者大多数来自贫困地区,自身条件差,经常有病人来了后没有饭钱和返程的路费,我都是自掏腰包,帮助病人解决吃饭和回家的问题。对于麻风病,人们普遍存在不理解和误区,一旦诊断后,病人和家属的心理压力较大,经常不能接受。对于他们,我总是耐心的倾听,认真的用专业知识解释,与病人交朋友,打开他们的心结,打消他们的顾虑,让病人能够配合治疗,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一名晚期病人,畸残较重,思想包袱巨大,家人不接受病人情况,病人不配合治疗,我多次上门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明确“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国家全免费治疗”,打消了病人和家属的顾虑,让病人能够安心配合治疗;一名女性患者,一直心理压力大,屡次冒出轻生的念头,我把她当姐妹一样对待,交流、谈心,让她安心治疗,恢复信心。另一名外地州的患者,从学生时期被诊断开始,到疗程满后,病人回到老家,仍然频繁的打电话咨询结婚、生子等等问题,我都一直把她当成自己的亲朋好友,认真的回答她的每一个问题,不分周末、节假日。25年来,我一次又一次的用这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医护情怀温暖了一个又一个麻风病患者的心。当病人衷心的说“医生,你太耐心、太负责了!”“医生,下次我还要来找你,我就相信你”……的时候,我觉得我这25年的麻防工作没有白干,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3

多年来,我牢记党的宗旨,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政治和业务学习,不断增强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团结同志,努力工作,多次荣获单位“先进个人”“履职考核优秀”等荣耀称号。作为一个“麻风”医生,我为麻风病防治工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