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把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2021年11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制定印发的《关于印发健康村等健康细胞和健康乡镇、健康县区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发布,其中包含了“健康村建设规范”(试行):
一、健康村建设目的和意义
建设健康村镇,是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载体,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目标,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健康村镇是在卫生村镇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完善村镇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人居环境卫生面貌,健全健康服务体系,提升群众文明卫生素质,实现村镇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
二、健康村建设制订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国爱卫会《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健康村作为“健康细胞”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落实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抓手之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规范适用于全国各行政村。
三、健康村建设主要内容
(1)建设健康环境
完善村域道路、环卫、电力、通信、消防等基础设施,实现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北方地区积极推进清洁取暖改造。积极开展老年人、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或改造,鼓励建设与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婴幼儿活动场所及配套服务设施。
建立生活垃圾收集管理制度,垃圾箱筒布局合理、数量足够、有门有盖、周围清沽,生活垃圾清运及时,无焚烧垃圾现象,鼓励推行垃圾源头减量、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
居民普遍使用卫生厕所,500户以上村庄配套建设公共厕所,公共区域无人畜粪便暴露。倡导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定期组织开展病媒生物防制活动,病媒生物孳生地得到有效治理。
(2)优化健康服务
村内有标准化的卫生室,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鼓励设立村健康自助检测点或建设健康小屋。
提供分众化、个性化健康教育服务,开展健康科普活动,提高村民健康素养,引导村民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鼓励组建村民健康自我管理组织。鼓励积极开展婴幼儿早期发展入户指导服务,提高村民科学育儿能力。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疫情乡村防控机制,落实相关防控措施。配合做好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等综合防控工作。
(3)倡导健康文化
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及其成员带头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遵守控烟规定。
倡导无烟文化。村内所有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在村内公共场所及村民集中区域有明显的控烟标识,村内无烟草广告和促销,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
倡导健康消费理念,不购买、不消费假冒伪劣食品。积极推广分餐制和公筷制,大力倡导“光盘行动”。
倡导全民健身文化。村内设立公共健身设施,发挥农村文体骨干、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全民健身志愿者作用,组织开展简便易行的群众性健身活动及民族、民俗、民间体育活动。
推进健康家庭建设,引导村民牢固树立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组织村民积极参加“健康达人”评选活动。
四、健康村建设的组织管理
将健康村建设纳入村工作计划,指定专人负责健康村建设工作。
对居民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估,明确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制订健康村建设工作计划,并定期对建设效果进行评估。
将健康村建设与乡村治理融合推进,建立健全村民委员会下属公共卫生委员会,充分发挥村组干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家庭医生团队等的作用,动员社会组织、志愿者和村民等积极参与健康村建设。
(内容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和编者工作照,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