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一年一度的敬老节到来之际,我们更应多多关爱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通常情况下,我们更多关注并满足的是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注重他们的生理健康,但却常常忽略了他们心理层面的需求。
随着退休后收入的减少和社会地位的下降,老年人可能感到不再受到别人的重视与尊重,这可能导致心理上的巨大落差,消极的自卑感会使他们对生活感到不满,表现出抱怨、愤怒,甚至自暴自弃的行为。
为了让老年人健康长寿,愉快度过晚年,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并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心理需求:一是他们对健康的需求,老年人常常担心生病、死亡,如果不能积极调整他们的心态,这种担忧可能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二是他们希望得到他人的关爱,老年人有时会像孩子一样,渴望得到家人和社会的关心和照顾,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感到有所依托,避免孤独感。三是,和睦的家庭和融洽的邻里关系有助于老年人感到温馨和幸福,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可能变得多疑、多虑、唠叨,因此,与老年人友好相处需要坦诚相待。第四,如果老年人感受到家人和他人的尊敬,他们可能会保持积极的心态,反之则可能导致沮丧和抑郁。最后,他们希望有伴,尤其是丧偶的老年人,更渴望有伴,长期的独居会导致他们感到孤独无助。
了解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后,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切实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如建设老年活动室、户外健身点和社区老年学校等设施,满足老年人拓展社交的需求;完善社区养老制度,举办多姿多彩的老年文化娱乐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我价值,缓解精神上的空虚感;组织结对关爱活动,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发挥社会力量,通过媒介宣传帮助公众认识到精神关怀老年人是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