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作为媒介动物,可通过直接携带或尿液、粪便污染等,传播致命性病毒、细菌、立克次体、真菌等。引起鼠疫、肾病综合征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森林脑炎、恙虫病、地方性斑疹伤寒等近30种疾病。鼠具有传播疾病多、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活动隐蔽、不易捕捉等特点。一旦有鼠类传播的疫情出现,就会导致控制困难。因此,通过调查一个地区的鼠密度、鼠种类,了解其自身活动、分布和繁殖规律,监测携带和传播疾病情况,合理的定点、定量、定时布撒灭鼠工具和鼠药,既可达到快速杀灭、控制疫情的目的,还可以避免盲目布撒鼠药造成环境污染,资金浪费,人畜中毒。
为预防鼠类传播疫情,昆明市辖区县每个月均开展鼠密度监测。为提高监测质量,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月均选取部分县区联合开展监测。近期,昆明市选取选取了五华、禄劝2个县联合开展监测,为当地疾控人员现场培训鼠密度监测相关知识,并全程参与监测工作。工作人员分别在五华、禄劝布控鼠笼、鼠夹,现场制作诱饵,介绍布夹和布笼的方法,工作人员分组后,带100个鼠笼、100个鼠夹和一袋诱饵,到不同的乡镇进行布控工作。


根据国家鼠密度监测方案的要求,室内布笼、室外布夹,鼠笼一般15平方米的房间放置一个,鼠夹室外每隔5米放置一个,鼠笼、鼠夹均在傍晚放、早晨收,鼠夹选择村民不易经过的地方,以防意外夹伤。监测结束后,对捕获小兽单只装袋,带回实验室根据形态特征进行分类鉴定和登记。此次监测共捕获褐家鼠、黄胸鼠、齐氏姬鼠、大绒鼠、白腹鼠、斯氏家鼠、树鼩、波氏长吻松鼠等8种鼠种。不同海拔梯度带小兽的种类构成有所不同,此次监测显示五华、禄劝室内小兽占比较高为褐家鼠、黄胸鼠,室外占比较高为斯氏家鼠、齐氏姬鼠、大绒鼠。通过此次联合开展鼠密度监测,摸清五华、禄劝的鼠密度、鼠类别等情况,为收集鼠密度的相关信息,提供了理论依据。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辖区县将继续加强鼠密度等长期主动监测,预防鼠类重大传染病的传播流行,保护全市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社会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