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世界害虫日”是由中国带头发起、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同响应而设立的以“控制虫害、保护健康”为目的的纪念日,旨在呼吁社会各界重视虫害问题,消除疾病传播危害,传播科学防制理念人们关注身边的“小害虫”带来的“大危害”,关注一个“小日子”,换来“大健康”。
“世界害虫日”自2017年诞生以来,历届的主题宣传分别是2018年“控制有害生物,保障食品安全”,2019年“控制有害生物,打造健康社区”,2020年“关注环境消毒”,2021年“做好消杀灭,共享好生活”,2022年“科学消杀灭,健康伴我行”。
2023年6月6日是第七个“世界害虫日”,今年的“世界害虫日”进一步强调要创新病媒生物防制理念和方法,通过有效的虫害防控为公众创造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的人居环境,主题是“虫控新主张,生活更健康”。
病媒生物是能够直接或间接将致病菌或病毒传播给人类,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生物,所谓病媒生物孳生地,通俗的说就是病媒生物生长、繁殖、栖息的各种环境,以及环境里病媒生物所需的食源、水源等生存条件。卫生创卫上所关注的病媒生物孳生地,主要是城乡人居环境中存在的,容易孳生病媒生物,导致侵害的各种物质和场所,如生活垃圾、人畜粪便、污水坑塘、闲置积水、废旧轮胎等。
常见病媒生物蚊类的孳生离不开水,一类为固定自然积水,如沟渠、河流、池塘、景观水体等,另一类是临时性非自然性积水,如瓶罐容器、洼地、树洞等;蝇类孳生地一般为腐败动物质类、腐败植物质类、人粪类、禽畜粪类和垃圾类。
因此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行人居环境清洁,及时调查发现孳生地,进行环境治理,同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才能对孳生地进行有效的治理和控制,就能从源头上控制病媒生物的生长、繁殖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