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臭氧来袭,教您远离臭氧污染
[作者:环境卫生科 苏晓梅发布时间:2022-07-06 16:47来源: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今年6月下半月以来,受大范围晴热天气影响,臭氧成为长三角、苏皖鲁豫、汾渭平原、东北、华南、西南等区域的首要污染物。7月份多地臭氧污染仍将持续。

1、臭氧来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汽车销量和保有量持续增加。但相应的,包括氮氧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在内的汽车尾气污染排放也在快速攀升。这些污染物在经过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后,会生成大量臭氧,提升大气臭氧浓度,引发臭氧污染。目前,臭氧在全国范围内已成为仅次于细颗粒物(PM2.5)的第二污染物。

1

2、臭氧健康影响

人短期暴露于高浓度臭氧可出现呼吸道症状、肺功能改变、气道反应性增高以及呼吸道炎症反应。健康成人在160μg/m3的O3浓度下4-6小时即可出现肺功能降低等呼吸系统功能的改变,而儿童等敏感人群在120μg/m3的O3下暴露8小时就可出现肺功能指标如FEV1的下降。

2

3、臭氧防治与防护

臭氧污染的治理,控制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是核心,减少大气中这两种污染物,可通过燃油机动车尾气减少排放或达标排放,控制工业污染源排放等方式来实现。此外,应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利用,如推广新能源汽车等。

臭氧浓度一天当中清晨时最低,随太阳辐射逐渐升高,一般在午后14点到17点达到峰值,傍晚过后缓慢降低。在高温、紫外线充足、风速低、空气干燥的气象条件下,公众应尽量避免长时间的户外活动。如需户外活动可选择佩戴含有活性炭滤层的口罩,同时戴遮阳帽和太阳镜,穿长袖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