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共青团昆明市委、昆明市青年联合会选树了一批2021年以来,在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抗击疫情等方面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全市范围内11个集体和17名个人荣获“昆明青年五四奖章”。
其中,昆明市延安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纳晨、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生魏茂琪,两名医务工作者荣获2021年度“昆明青年五四奖章”个人称号;昆明市盘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荣获2021年度“昆明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
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事迹吧~
纳晨 昆明市延安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男,回族,1986年2月出生,致公党员,昆明市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2021年获得中国致公党脱贫攻坚全国先进个人,昆明市延安医院门诊之星。
纳晨身为昆明市延安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期从事儿科⻔急诊工作。兢兢业业,勤奋刻苦,平均每年完成万余人次门急诊工作,无差错投诉。完成实用专利两项(第一发明人),SCI收录论文4篇,第一作者1篇(影响因子3分),积极参与申报科研课题,在研1项,副主编医学专著1本。
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开展大型公益讲座4次,义诊4次,开设“纳晨咳嗽专科门诊”,组建11个微信患教群每天坚持科普育儿防病知识。并作为盘龙和五华区区团委志愿者,长期为社区群众科普育儿防病知识。
2020年疫情暴发,纳晨放弃了原本申报的出国进修计划,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作,并在上半年获得了昆明市延安医院“抗疫先进”称号,成为省内一线抗疫人员。
2020年下半年,纳晨到怒江州福贡县开展健康扶贫⼯作。初进福贡期间正处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虽然国内总体态势看好,但是也存在部分地区仍然有散发、聚集性发病情况的存在。纳晨利⽤⾃⼰感染疾病诊治⽅⾯的知识,多次上⼭下乡处理突发公共卫⽣事件。
在帮扶当地县医院⼉科建⽴危重新⽣⼉救治中⼼建设过程中,纳晨选择以科普的形式,从最基础的⼉科知识开始讲起,循序渐进地展开培训。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分别制定不同的讲课⽅案,⼒求让每⼀名学员都学到最需要的知识。同时邀请包括致公党党员、⼉科专家杨涛教授等多名相关专家学者,通过线上和线下等⽅式为当地学员授课。短短半年时间,福贡县上上下下的⼉科医务⼯作者,从县医院医务⼈员到乡村卫⽣院、卫⽣室的医务⼈员,⼉科疾病的救治能⼒都有了显著提升。2021年10月24日,福贡县医院⼉科危重新⽣⼉救治中⼼建设⼯作成功通过了云南省卫健委的验收并得到专家的⼀致好评。
女,汉族,1988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2011年毕业于昆明医科大学医学检验专业,同年通过招考进入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工作。曾获得“2017年昆明市卫生应急技能竞赛-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项目”二等奖、“2016-2018云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先进个人”、 “履职考核先进”等荣誉。
2011年至今,魏茂琪一直从事微生物检验工作,始终遵循:牢记“预防为主,关爱生命”的宗旨,任劳任怨,恪尽职守。她深知检测工作的重要性,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学习新标准、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检测水平和能力。熟悉卫生细菌、致病菌、病毒检验相关理论和操作,在昆明市末梢水、游泳池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流感监测等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工作中承担重要任务。并且多次参与各级、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高效高质量完成工作。
2020年自昆明市第一起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魏茂琪夜以继日、以身作则,坚守在岗位上,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至今一直奋战在疫情第一线。
疫情期间除了作为检测人员,她还承担检测信息和结果上报工作。常常脸上还留着实验室口罩未消退的勒痕,又继续投入到信息工作中。只要有实验在进行,她的手机就24小时保持畅通,一次次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继续坚持,突破着生理极限。
魏茂琪还多次参加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全市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赴镇康县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边境防疫工作,参加呈贡翰林大观实验室专班,作为省级流调应急队员参与全省疫情流调溯源工作。她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疾控人守护市民健康的初心和使命。
这是一支由45名青年党员、团员组成的队伍,在抗击疫情的前沿战场,他们秉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传统,为保障人民健康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医卫精神,争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疫情防控号角一响,他们闻令即动,组建13个24小时应急值班组,通过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全面评估,精准研判,变身“流调尖兵”“病原捕手”“全民免疫能手”和追踪灭迹的“病毒杀手”,为有效控制疫情传播发挥重要作用。
2022年3月,盘龙区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例,面对传播力极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区疾控中心立即派出流调人员、消杀人员、核酸采样检验人员积极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从第一例病例出现,这群青年就化身“大白”,一刻都不曾停歇,连续奋战18个日夜,每个防疫点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疫情防控14天里,盘龙区疾控中心不断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好管控区域内群众的服务管理工作,摸清区域内特殊人群情况,建立重点人群服务台账,并将危急重症群体、独居且缺乏自我照料能力群体、具有就医需求群体、具有考试需求群体等划分为A、B、C、D四类,分类管理,因人施策提供精准服务。
办公室里不灭的灯火,键盘上跳动的手指,左手接电话、右手飞快地记录,爬上冷链车、出入冷藏库,防护服下单薄的身影,口罩勒出的伤痕,雾气蒙蒙的防护镜……他们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
这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大家一起学习最新的疫情防控方案、政策,交流工作经验,讨论应急处突中的难点。他们以学习为帆、以实干为桨,一心向医练就看家本领。
这是一个有担当的集体。自疫情发生以来,盘龙区疾控中心流调人员既是消杀人员,也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保障人员,多种角色随时转换。天还未亮,他们已经就位;夜色已深,他们还没离岗。他们本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放弃与家人团聚,以防疫点为家,收集疫情预警信息,追踪密切接触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撰写流调报告;背起沉甸甸的喷雾器,全面消杀防疫;抱起一箱箱新冠病毒疫苗,穿梭在一个个接种点,确保应接尽接。
这是一个日夜坚守的集体。每一次样品采集、标本检验,都是一场全副武装的战役,他们提着沉重的采样工具,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穿梭在各个高风险场所。正如他们常说的那样:“每一份阴性报告,就是我们一束胜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