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容易误食的毒菌!
[作者:食品学校卫生科 陈静发布时间:2022-04-22 11:19来源: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随着雨季到来,野生菌将陆续上市,自采误食野生菌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以下几种野生菌不容易辨别,请广大市民朋友要警惕,不要随意采摘、出售、购买食用自己不熟悉的野生菌。

亚稀褶红菇

容易把亚稀褶红菇当成可食用菌(稀褶红菇和密褶红菇)食用,因为三种菌子外形上非常相似。一般在食用后10分钟-2小时发病,早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重症病人在胃肠炎后期会发展为横纹肌溶解,有些病人会出现小便酱油色,甚至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1

亚稀褶红菇(剧毒


叶状耳盘菌(俗名:毒木耳)

容易与木耳混淆,一般在进食24-48小时发病,可引起光敏性皮炎,表现为皮肤红肿或疱疹,日光照射后症状加重。如果在水中漂洗的时候水变色,炒鸡蛋的时候蛋变黑,就应该警惕是毒木耳。

 

2

叶状耳盘菌


近江粉褶蕈

容易与可食用鸡枞混淆,食用5-10分钟即可引起严重的胃肠炎症状,即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3

近江粉褶蕈

 

毒红菇(俗名:呕吐红菇)

毒红菇,外观容易与红菇混淆,误食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表现。

 

4

毒红菇

 

肉褐鳞环柄菇

肉褐鳞环柄菇容易与野生香菇混淆,含有剧毒鹅膏毒素,一般食用后6-12小时发病,可引起急性肝损害型菌中毒。

5

肉褐鳞环柄菇(剧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