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野生菌中毒
[作者:市疾控中心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06-24 13:40来源: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陈静      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容易引起中毒的野生菌有:致命鹅膏(俗称“白罗伞")、灰花纹鹅膏(俗称“麻母鸡")、假褐云斑鹅膏、亚稀褶红菇(俗称“火炭菌")、毒沟褶菌(俗称“小白菌")。


1


食用野生菌时应当注意:


(1)自己不熟悉的菌类不要采或购买。

(2)食用野生菌不要杂,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

(3)野生菌在加工的过程中一定要煮熟炒透。例如我们常食的牛肝菌,生食有毒,可能致幻,应彻底煮熟后方可食用。

(4)食用野生菌时不要喝酒或尽量少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因此,食用野生菌时最好不要饮酒。

(5)不易区分的野生菌最好不要食用。例如亚稀褶红菇俗称“火炭菌",外形与可食用的密褶红菇、稀褶红菇及其相似。火炭菌是我省中毒最严重的毒菌品种,历年来已造成多人中毒、多人死亡事件。


远离毒菌的“两个金标准":

第一金标准:头上戴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鞋(菌托)的菌子多有毒,尽量不要吃!

第二金标准:自己不熟知的菌子不要吃!只吃熟知的食用菌!

2


误食有毒野生菌后的自救措施:

1.一旦出现中毒,及时催吐、立即送医;

2.如未能及时就医,患者可大量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再用硬物刺激咽喉部进行催吐、洗胃处理(但禁用于已昏迷的患者,防止窒息),尽快排除体内未被吸收的残菌或缓解有毒物质的吸收,减轻中毒症状;

3.催吐后,最好让患者饮少量盐水,补充丢失体液,防止脱水休克。

4.对已经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



来源:食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