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嘉 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儿童近视每早一年发生,高度近视发病率就会增加2.9倍,而深度近视更是许多眼科疾病的起因之一,青光眼光、白内障、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漏、眼底进行病变、致盲等疾病都可因近视增加患病风险。近视对于经济也是一项不小的开支,有相关学者做过统计,每年因为配镜矫正、手术治疗等的全球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
近视的可能影响因素的研究,遗传和环境因素一直都是较常提出的。有说法认为遗传因素对于早期近视形成影响较大,近视后环境因素对近视的影响要大于遗传因素。对于遗传来说父母近视,尤其是深度近视,下一代近视的可能性更高,同时指出近视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而环境因素中对于近视的儿童青少年来说,处于学习阶段的儿童青少年,长时间的学习、使用数码产品等过度用眼,随着课业负担加重学生学习时间延长,看书时离书本太近,姿势不正确等都可能增加近视的风险。
长时间、近距离、低照度是最高效的近视推手,国外对于办公室、学校、图书馆的照明规定的照度是500lux,国内目前只要求学校教室达到300lux就可以,再加上教室有的墙面并没有窗户,使得靠近这边的照度更加小,有的学校课桌椅符合度远远未达国家标准,学生阅读、写作时并不能做到“一拳一尺一寸”,这就使得学生在学校中的近视风险大大增加,同时室外活动减少增加近视发生风险。
针对近视问题的预防和治疗,日本很早前就颁布《学校保健法》,保证近视预防项目的经费充足,并定期、动态监测学生近视率,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多参加体育活动、营养配餐来改善近视发生;通过控制学校卫生合格率、增加户外活动时长、补充相关营养素、减少用眼时长、有效减负、合理睡眠时间和眼保健操等常规方法来降低近视发生的措施各国各地一直在实施。
临床上预防近视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手术法和非手术法,其中非手术法中的角膜塑形镜,通过改善角膜曲率和降低屈光度来抑制近视程度的加深,由于夜间佩戴后,白天便可以不戴镜而获得有清晰的视力而愈来愈受到家长的选择。但是角膜塑形镜近视控制效果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的,角膜塑形镜虽然安全性高,但是长期佩戴者还是需要注意由于佩戴卫生问题引起的角膜炎等潜在风险。
近视一直是一个可防但是不可治愈的疾病,只有各方积极关注青少年近视,重点关注低龄近视儿童,建立有效的监测、防控机制,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才能有效降低近视率,抑制近视低龄化的趋势。
来源:知网相关资料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