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野生菌成为公众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但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菌导致的中毒事故易发多发,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已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头号杀手”。
当前正值雨季来临之际,即将进入各类野生菌生长的旺季,也是误采误食野生菌中毒的高发季节。一旦采摘、食用不当,极易引起中毒,重者将危及生命安全。
1、 不要吃自己不熟悉的菌类
2、 食用野生菌不要杂
3、 烹制野生菌要熟透
4、 食用野生菌时尽量不要饮酒
有些人明明知道野生菌有毒性,但还是冒险去吃,这表明,人们并不是不知道毒蘑菇的存在,而是抱有侥幸心理,而民间流传的一些说法,也往往导致人们去采食毒蘑菇。到底有哪些民间方法比较流行?
这是有关蘑菇的谣言中流传最广、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个,而事实上,这种说法是错的。比如有种蘑菇叫白毒伞,它的外形光滑挺拔,颜色纯洁朴素,闻起来还有微微的清香,很符合无毒蘑菇的说法,但是它却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大型真菌之一。
无毒蘑菇大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这个说法同样不可信,因为白毒伞就是生长在相对清洁的林中地上。
不生蛆、虫子不吃、味苦、腥臭的蘑菇通常有毒,反之则无毒,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毒蘑菇与银器、大蒜、大米同煮以后可以导致这些东西变色,还有毒蘑菇经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后可去毒。后面这两种说法,白毒伞同样也能颠覆,它也会被虫子咬食,它和大蒜一起煮,大蒜也不会变色,而且煮过的白毒伞毒性也不会减少。
土法子并不靠谱,那么什么样的办法才能辨别呢?实际上,大型真菌,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蘑菇,在全世界有一万多种,形态和成分都非常具有多样性,辨别它们是否有毒需要专业知识,光靠简单方法和经验并不安全。
对于不认识的野生菌,或者认识又不确定毒性有多大的野生菌,唯一安全的办法就是,别吃!
医护人员表示,野生菌中毒发作速度较快,如果中毒严重,有可能引发肝、肾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死亡。如果万一不慎食用后出现中毒现象,应及时就医。
野生菌中毒类型复杂,不同毒菌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症状也各不相同,一般分为胃肠中毒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光过敏性皮炎型等,其中以胃肠中毒型最为普遍。
身体出现消化道恶心、呕吐、腹疼、腹泻等症状,可能是普通毒菌单纯作用于消化道黏膜引起,也可能是剧毒野生菌严重类型中毒的早期表现。
例如,误食剧毒菌白毒伞大约一天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类似急性胃肠炎的症状,经过处理后,第二天这些症状会缓解,进入“假愈期”,让人误以为身体好转而耽误治疗,但第三天就会进入肝损害期,病人转氨酶急剧升高,严重的出现肝衰竭,抢救成功机会非常微小。
来源:搜狐新闻、央视新闻、芒市消防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