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家庭自制的发酵食品也容易被污染。大家需谨记:切勿因小失大!
如果牛吃了被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饲料和食品后,在其体内会转化为黄曲霉毒素M1,并存在于乳汁中,可导致其加工的奶及奶制品中出现黄曲霉毒素M1污染,但其毒性程度远比B1小得多。
这样做,避开黄曲霉毒素
目前,对于已有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还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各个国家一般采取销毁食物的方式。在生活中注意一些细节,也能有效避免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一旦霉变,扔扔扔!
谷物表面上长有黄绿色霉菌或破损、皱缩、变色;
花生轻微变黄甚至发黑、味苦;
甘蔗瓤部颜色略深,呈浅棕色,有暗灰色斑点,闻起来有霉味或“酒糟”味;
红薯表皮会呈现褐色、有黑色斑点或干瘪多凹,薯心变硬、发苦。
这些迹象都表示食物霉变了,及时扔掉,要记得别喂给家里的猫猫狗狗猪猪鸡鸡。
2
保持干燥、通风
花生、核桃等最好买带壳的,晒干后用保鲜盒等密闭储存。
在保存食物时,要记得低温、通风、干燥(温度最好在20℃以下,相对湿度在80%以下),并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不用塑料袋装。
另外,别一次性屯太多,最好买小包装的。一旦霉变了,整包整袋都毁了,这对吃货来说可是灾难……
3
彻底清洗餐具
筷子、菜板等厨具的裂纹中容易藏匿食物残渣,让黄曲霉菌有机可乘,因此清洗时应先泡一泡,软化上面的食物残渣,洗后要沥一下水,放在干燥、通风处晾干。
筷子要头朝上放,菜板可悬挂或立起来,不要贴墙放置或平放在台面上,每次使用前最好再用流水冲洗一次。
4
多吃新鲜蔬菜
研究证明,叶绿素有助于降低黄曲霉毒素B1的吸收率。
嗯,又给了你一个吃蔬菜的理由……
吃到霉变的坚果零食一定不要偷懒,吐掉再用清水漱口。坚果、大米等出现轻微变黄甚至发黑、味苦、皱皮等情况,一定要扔掉。
温馨提示
黄曲霉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6℃~28℃,温度越高,黄曲霉菌生长越快,而一旦在温度28℃~33℃、湿度80%~90%的环境中,黄曲霉菌很快能分泌毒素。所以说,这种毒素适宜在温度高又非常潮湿的南方生存。
来源:健康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