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须知丨秋天到了,如何不生病?
[作者:发布时间:2017-10-18 14:38来源:本站原创]
2017-10-17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落叶知秋

       入秋后,随着气候的变化,人体可能产生诸多不适。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秋燥、秋乏、秋愁、秋泻这四大表现。除了调整生活方式和心态,适当的饮食调整必不可少。


秋燥:补够水和维A

秋天气候干燥,风比较大,皮肤很容易丢失水分。如果想要清除秋燥,饮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秋愁:常吃五类食物

       立秋后,日照时间很明显变短了,人的情绪难免消沉低落。大自然中逐渐草木枯萎,花叶凋落,往往使人触景生情,多愁善感。


       特别是独居的老人、疲于奔命的上班族,常会在秋季傍晚时分备感凄凉,产生忧郁、悲伤等负面情绪。


       要想打败“秋季抑郁症”,不妨给自己补充些

“快乐营养素”


秋乏:增加优质蛋白

       春困秋乏夏打盹儿”,人在秋天总觉得浑身没劲,老是睡不够,绵绵不绝的困乏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


       中医认为秋主燥,燥热耗气伤阴,导致四肢无力,神疲懒言。此外,“苦夏”时节因食欲不振导致的营养失衡,也是秋乏的诱因之一。


为了缓解秋乏,饮食上做到:


        秋天的菜单里应尽量保证每餐都有肉(鱼)、蔬菜、全谷物,其中,地瓜、燕麦等可以补充碳水化合物,为大脑供能;


        适量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如鸡蛋、乳制品、豆制品等;注意三餐定时、定量。


秋泻:喝粥羹少吃渣

       入秋以后,逐渐下降的气温适宜一些致泻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再加上如果人们吃东西清洗不干净或者没有加热透,就很容易导致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肠炎等肠道疾病。


如果出现腹泻,就要在饮食上加以注意:



来源:生命时报